- 发表时间:2017年03月03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艳 似曾相识,就如同华为终端决定抛弃白牌策略,创立品牌起步之时,内部对于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而起争论,如今荣耀又经历了同样的思考。
2012年,小米创立后以互联网营销模式快速崛起,利用互联网将销售中间环节省却,让利于用户;这种轻资产的运作模式,初始之时所向披靡,模仿者众,华为最终选择两条腿走路,线上线下两手抓;但随着线上红利释放接近尾声,线下渠道开始风生水起,曾经风光不再,2016年OV两家长于线下渠道的厂商销量大放异彩,荣耀也曾思考是不是要一股脑变成线下品牌。
荣耀总裁赵明在荣耀2017年首款旗舰机V9发布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其认为互联网手机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展起来。
互联网手机下半场
互联网手机的下半场就是适度的回归,回归到竞争的本质,即产品和服务。再佐以基本的商业原则和商业道德,这对一个企业和品牌的发展永远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是说通过互联网营销的概念聚集了一大批人就一定能够成事,还是要有基本的诚信在里面。 赵明说道。
赵明认为互联网手机上半场是一窝蜂入场,而下半场有很多人想离场,但又不知道怎么离开。
企业天性逐利,曾经资本大量进入所谓的互联网手机正是看中了其中的商业价值;而如今传统手机与互联网手机在诸多方面愈加趋近,线下线上整合愈加明显,甚至出现互联网手机即将消失的断言,这同样是因为商业价值。
赵明分析,互联网手机成为独立的一支力量,因为它跟传统的手机品牌运作有所不同。如何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模式面向用户、面向开发者,如何通过更高的效率去决问题。比如荣耀V9这次与《阴阳师》游戏合作,在开发过程中引入花粉参与。
小米已不是昨日小米, 小米之家 扩张,小米做处理器,小米请明星做代言人,雷军在做此前他 不愿做的事 。荣耀亦不为当初荣耀,荣耀成立之初即对标小米,但正如赵明在当天的采访中提到的,现在荣耀的模式跟谁都不像,荣耀没学任何人,荣耀走出了自己的路,但反过来讲,市场上的玩家荣耀都在学。市场在变,围绕市场变化,遵循商业规律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是他们共同的选择。
据悉,荣耀现在线上和线下渠道的比例大致为4.5:5.5或者五五开,其线下渠道并非自建,采用轻资产的模式运作。按照赵明的说法,即为由认同荣耀品牌的合作者来开设门店,荣耀对其提供支持,包括培训、产品供应等多个方面,让合作者受益。
GfK消费者研究数据显示,线上线下的传统优势差距正在逐年缩减,如线上市场相比线下的省钱差距,已由2014年的32%缩减到2015年的18%,另外有 展厅现象 (消费者在线下实体店体验产品合适后,在线上下单购买,如服装、鞋类等)的消费者比例在持续递减,再结合手机市场电商线下布局店面、与通讯连锁合作,线上线下成本差异缩减、O2O模式等因素驱动,2017年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趋势会进一步强化。
供应链支撑
2017年对于各家手机厂商来说,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IDC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智能手机市场实现了同比8.7%的增长,该增幅远高于2015年1.6%的增长,2017年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高于2016年同期水平,但增幅会减小,用户仍有更换手机的诉求,尤其低线城市的手机用户。
同时汇率、供应链将对手机厂商的盈利能力形成考验,元器件涨价已经有厂商提出涨价诉求,赵明表示,各种元器件都有一定程度的涨价,元器件的采购都是基于美元计价,美元上涨的幅度对此形成的影响较大。
缺货、涨价使得下游出货量大的厂商具备更多优势,而三星全产业链模式为其构筑了坚实的护城河,尽管三星受Note7事件拖累,但从三星电子2016年四季度的营业利润却同比大幅上涨,在此背后即来自其面板、芯片等上游零部件业务的支撑。
而本土智能手机厂商,华为是唯一一家能够实现芯片自给的,小米也开始向上游延伸,松果科技自给研发处理器,但短时间内可能难以获得成效。实际上,在华为终端选择建立自身品牌之初,其就对供应链发展有过设想,华为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提到: 苹果没有自己的厂,通过与其他厂商合作,其模式为投入大量的资源,包括研发资源,跟供应链的伙伴一起解决器件的问题、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华为逐渐也会靠向这种模式,华为也会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和关键器件的合作伙伴,生产的合作伙伴一起解决物料供应的技术问题和生产过程的技术问题 。
赵明在采访中提到,华为跟中上游的元器件公司有各种形式的合作,没有把投资、入股、购买元器件厂家作为唯一的合作方式,很多还是战略层面的,包括共享研发的能力和研发成果,进行联合研发。对于很多器件,华为投入基础技术的研究,包括材料学、芯片方面的、存储加速等,做完以后,会跟这些公司进行战略上的沟通和合作,比如对方没有这个技术,华为将此项技术注入给你,会有一定的锁定期和排他期。这样双方的合作就不仅是供和求的关系,而是进入了面向未来不确定性的风险性进行战略层面的互信合作。
赵明也表示,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基于成本进行设计的,或者是拼价格的,会越来越遇到瓶颈和困难,还是要看你手机设计的价值是什么。如果只是单纯的看价格、比参数,整体的研发投入到底从哪里来?研发的价值是体现在什么地方?还是要看手机的创新、手机给用户带来的价值。